宣城青年企业家协会了解到很多大学生是凭着一腔热血搞的创业,缺乏专业知识又不成熟,图样拿衣服,不成功也在情理之中吧。现在的互联网创业圈子太浮躁了,虽然我也创业者,我是做实业的,虽然不太可能像他们那样突然一下子就火了,但至少是一步一脚印这样踏踏实实的做。
做互联网能起来的并能守住的还是比较少,没有根基哪来的大楼啊,我至今不敢吹我要做到怎么样,我现在就想着尽早盈亏平衡再考虑如何挖掘更大的市场。猪在风口上也会飞! 有时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做实业的想法与做互联网的人不一样!时间会显现出来。中美投资人的投资理念不同会不会是这一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例如生物等需要大量前期投资而且获利的用时很长的学科(或者说是科研工作),在国内很冷门在国外却有很多从业者的现象。
媒体和投资人只要吹那几个极少数的成功的样例就行了,反正大众是不会去调查一个成功的年轻人创业者背后有多多少少失败的。吹成了,投资人有钱赚,媒体有稿费拿,多好。
对于一个普通大学应届生来说,普通人程度的智商,普通人程度的知识结构,低于成年人平均水准的情商,几乎没有社会经验,几乎没有项目经验,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人脉,唯二优势是年轻能吃苦(注意是“能”而不是“肯”)和学习能力(理论上)超过平均线。要说绝对失败那不客观,但是成功率低于一般水准是肯定的。
能赚到大钱的生意、本身自造血能力很强的企业,我凭什么要找VC、PE来投?!要求那么高的回报,占那么大的股比,对企业的帮助真的很小。反观一些没有什么阅历和积淀的90后们,张嘴颠覆、闭嘴创新,他们都是白纸,投资者们反而很容易控制他们,号称到位了巨额资金,真正明眼人去查到到底有没有到位的极少。
人最怕不知量力的,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